儿童是国家的未来、民族的希望,是今天的见证者和明天的建设者。上海市人民政府在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中专门制定了儿童发展规划,在儿童健康、教育、安全、福利、家庭养育、成长环境等六方面,列出明确的奋斗目标和策略措施;并将“建设儿童友好社区”列为“十四五”重大项目之一。
上海适达公益基金会积极投身“十四五”建设,关注儿童发展,资助入围2023“壹棵松杯”上海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的全部社区儿童类公益项目落地。项目细目如下:
- 小桔灯“童”心合意
该项目由桃浦镇社区基金会执行,聚焦困境儿童家庭服务,通过社工与受助家庭形成结对服务的方式,提供持续、稳定的心理援助支持服务,帮助困境儿童及家庭舒缓情绪,减轻心理压力,增强信心,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,改善亲子关系,给困境家庭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。
- 志愿益“童”行
该项目由控江路街道社区公益基金会执行,聚焦儿童青少年社区成长,以回应社区青少年业余兴趣爱好需求的形式,将志同道合的人群通过夜社团的活动方式聚集起来,相学相长。让青少年儿童可持续地参与社区治理,实现从吸引到凝聚,从受益到参与,从服务到治理的阶段性推进,助推形成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、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。
- 从一日三餐到生物多样性
该项目由江川社区发展基金会执行,聚焦儿童全面发展培养,带领青少年儿童走进农场进行自然教育综合实践活动,让孩子们认识一日三餐食物的由来,了解生态农业的可持续环境友好生产方式,引导孩子们向大自然学习,与他人积极互动,关心社会发展,不断探索发现自我与自然、他人、社会的关系,促进儿童智慧成长、全面健康发展。
- 沪乡学堂
该项目由惠南镇社区基金会执行,聚焦儿童教育乡村发展,结合素质教育及创新的活动形式,带领少年儿童在美丽特色乡村中开展沉浸式活动体验,孕育朴实自然的乡土情感,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。同时以教育作为支点,打造儿童友好乡村公益网络,宣传美丽家乡,助力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城乡的融合共建。
- 跨代际“记忆学堂”
该项目由上海剪爱公益发展中心执行,聚焦于儿童青少年社区培育,结合原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的场地为学生提供晚托班服务,并组建社区老年志愿者团作为晚托班“值班老师”。家长在孩子享受晚托班服务的同时,成为志愿者服务有风险、有需求的社区长者,形成社区闭环,增加社区中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互动。
- 小小银河护绿队
该项目由大桥街道社区公益基金会执行,聚集儿童青少年社区成长,开展以绿植科普知识普及为特色的儿童科普主题活动,在丰富社区儿童课余活动的同时,也为社区增添一抹绿色的角落。青少年儿童通过参与种植活动,培养探索精神、社会责任和动手能力。同时借此普及垃圾分类知识,为社区培养一批垃圾分类宣传小小志愿者。
- 环瑞虹美好嘉园“青少年儿童才艺大赛”
该项目由虹口区嘉兴社区基金会执行,聚焦儿童全面发展培养,旨在为嘉兴路街道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展现孩子风采的平台,让社区青少年儿童在同台竞技的同时感受社区生活的丰富多彩;在展示个人才华的同时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交流;在传递快乐的同时帮助社区居民相互建立良好的友谊,共同成长与发展。
- “麦堤守护”普特融合手工疗育与艺术职业化
该项目由仙霞社区基金会执行,通过专业的艺术疗育师,提供艺术医学体系下的手工疗育课程,在引领孩子们学习手工的过程中获得调适专注力、情绪管理、社交关系、指令配合等方面个人成长的契机;帮助普通青少年远离电子产品,享受艺术创作的心流,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及体验为公益项目付出的价值感。
- “星青年 向未来”星青年青少年社会融入
该项目由仙霞社区基金会执行,通过画展让社会大众直观了解孤独症群体,也让参与绘画班的星青年体现社会价值感;衍生产品参与义卖后,义卖的款项再次回归运用到绘画课程及衍生产品制作,让此项目完成自我造血功能。
上海适达公益基金会鼎力支持儿童相关的公益活动,希望从身边做起,从社区入手,脚踏实地,提升儿童成长质量,为儿童提供更多资源和机会,营造良好的青少年儿童成长环境,让青少年儿童得到充分发展。同时,激发街坊民众参与社区公益事业的热情,互容、互助、互惠,共建一个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和谐城市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