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7日,23位来自甘霖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与奇翔儿童发展中心的智力障碍学生,带着对“农场蔬菜采摘后去哪了?”的好奇,第一次走进叮咚前置仓——这个平日里只存在于手机订单背后的“城市冰箱”。 他们惊喜地发现,原来,从校内种植课到手捧生鲜包裹之间,存在着一条看不见的供应链。

“有没有人帮家里买过菜?在哪买的?”叮咚老师从孩子们一进入前置仓就开始提问。许多孩子踊跃举手,有的说和妈妈去过菜场,有的表示是通过手机线上下单。紧接着,叮咚老师通过一段视频,直观讲解了前置仓的整体运作情况。

视频结束后,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前置仓各个区域实地走访。冷冻区成了孩子们印象最深刻的地方——他们忍不住念叨“里面要穿很厚的衣服,非常非常冷”。原来,一份新鲜蔬菜在抵达家庭之前,要经过这样严格的低温守护。

随后的实践环节中,孩子们分组轮岗,投入理货、捕捞与打包的实践环节。他们仔细比对商品日期,将更新鲜的牛奶、水果向货架内摆放,将过期商品单独处理;学习用网兜捞起活蹦乱跳的虾,同时分拣出已经不能售卖的“尸体”;还按照订单要求,在相似水果中准确挑出指定克数的柚子。这些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流程,让孩子们真切体会到“精准”与“责任”在生鲜配送中的意义。



活动的最后,大家通过配送教学视频提前预习了下一阶段的挑战:不久之后,他们将走出仓库,亲自参与实体配送,把一份份商品妥帖地交到顾客手中。这将是一次融入社会、实现自我价值的温暖尝试。

从田间种植到货架理货,从线上下单到线下配货,这一次,孩子们不再是远远的观望者,而是生活供应链每一环节的参与者。

上海适达公益基金将持续推进特殊儿童社会实践活动,计划每月联动叮咚买菜、酒店、社区工坊等多元实践场地,为特殊儿童构建可持续的社会融合平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