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广场舞明星——LZ先生父母口述》(撰稿者:王培凤)内容摘要

       LZ,男,1983年出生,独生子女。智力障碍四级。1999年初中毕业于上海市江湾中学,随班就读。2005年进入上海市某街道阳光之家,2010年转入另一街道阳光之家。

       我和我爱人都是插队黑龙江农场的“老三届”,68届高中的,在农场里面10年。回到上海,经过我的同学和他的同学介绍,我们认识了,因为都是黑龙江回来的,有共同语言,比较顺地就〔在一起了〕。

       怀孕7个月的时候,我说小孩怎么没什么胎心,就把我送到定点的第一保健医院去。一查,不行,心脏跳动慢。我估计是7月份的时候有了一个损伤,对小孩大脑有些影响。给我吸了氧气,心跳恢复了,那我也不怎么在意了,回去以后像平时一样。

       正式分娩是83年1月份。我年纪大了,力气又没有,生不下来。我都疼死了,疼得不得了,那个时候对小孩肯定也有影响。先是羊水破了,然后再生,所以羊水也缺少,缺氧了,生出来的小孩是当场就不哭的,医生“啪”拍他一下,拍的很重的,他就哭出来了。这个小孩一点点长大,就是开口比人家都晚。

       幼儿园的时候,他说话比人家晚,反应比人家慢,这个想起来其实就是智障问题。

真正发现是在上小学的时候。一二年级就那样上去了,三年级就明显有点跟不上。我发现他也蛮用功的,不像人家小孩因为淘气而造成〔成绩不好〕的,他坐得下来,静得下来,但是他逻辑不行,做不出来题目,就好像时间花到了,但是效果不行。这个时候,〔虽然〕我不敢往那方面想,但是我必须要想想,是不是这里(手指头部)有问题。

       我们去查了两次,第一次是94年,医生一看结果就不太好,语言方面只有55,操作方面、动手能力只有50,总分算下来只有44分。但是医生说,因为孩子年纪小,可能悟性差点、慢点,发育的迟缓一些,还不能定性。

       他五年级了,课程更多了,更加跟不上。五年级的一个数学老师,就跟我爱人提了,他说我们要升学率的,你儿子这样,拉我们后腿呀,如果你〔孩子〕真的是智力上不行,那我可以跟上面去解释对我的升学率也不影响。所以他说,跟你们家长说说,我带小孩去测测智商。那我爱人正好有这个意愿,因为上次——去年测过了,是不好,那今年是不是提高呢?他爸爸也想得到这个结果,所以他跟老师一起去了新华医院。医生说小孩是有些问题,不过属于比较轻的,绝对是比较轻的。她说,这个建议比较科学,吃点补脑的中药,吃一年再说吧。

       他就是记忆力好,英语他就是用记忆力,要80分了,可以的。背到最后,升学考初中,他数学考出67,真的毕业了,可能他正好看到了,就背出来了。升初中,就进了江湾中学。

       他成绩比较差,也不可能继续读高中,〔老师〕就动员他们上这个上海春申旅游职业学校,他当然是〔要去读的〕。但他动手能力不行,厨师是要拿刀切菜的,老师叫我们买两把刀,让他切土豆丝、切肉丝,他看见那把刀,下不去手,手都切破了。他没有这个兴趣,逃学好几次,他就不去了。校长就跟我说,看样子这所学校不适合他,他没办法读下去。

       退回来以后就到里弄里面去了,那时候已经19岁了吧。他没事情做,在家里呆了一段时间,在家里吃吃喝喝,人越来越胖。

       我把孩子的情况跟居委会说了一下,里面有个姓王的干部,专管这方面事务的,挺好的。社区的干部跟我说,你儿子拿到残疾证,就有办法享受国家的政策。查的时候说得严重点,让医生知道什么都不行,就会名正言顺发证给你。

       老医生出来跟我说,你儿子现在很矛盾,让他做数学,他都会做,这能够进也能够出,可能还进不去,到底怎么算这个残疾?医生就说,你们两个人不容易啊,我们根据你查出来的情况,酌情考虑,你回去等通知。我说你尽量少给他分。后来他倒进〔残疾标准〕了,不过是轻度残疾。

       大概过了年以后,一个新的政策就出来了。这个政策对残疾人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回应,它让一部分轻度的人挂靠到大的单位。每个单位都要有一部分残疾人上岗,如果没有岗位给你,你就挂靠在它那里,它给你照发工资,不要你上班。我儿子倒挺幸运的,第一批就进去了。

       他挂靠了以后,正好残联换届改选,改选的时候,他们就看中了我们。智障残疾人,因为脑子不好,必须要有一个监护人,我就作为我儿子的监护人参加智障亲友协会。

       区里面的正副主席都是年纪大的,里面有一个就是我们的领路人,叫倪震,虹口区的副主席,正主席姓王。倪震说,动手也是能够提高智力的,我看老年人在打腰鼓,我让他们打打腰鼓看。他提出来之后,就组织了一个虹口区智障人士的腰鼓队。

       我儿子练到后来自己倒蛮有信心的,他模仿力可以,好像比人家学得快点,他搞了这个腰鼓以后,明显能够跟人交流了。我觉得这个活动加上这个组织对他帮助挺大的,他进步大,倪伯伯就介绍他入团,他是第一个入团的。

       敲到05年,我们有些名气了,那时候知道07年的上海特奥申报成功了,我们就开始排节目,每个人到各个地方去学一个动作,学了以后,回来大家一起练,教成一套百家鼓,等于是我们智障人士的一套腰鼓。

       全市围绕特奥转,你想要在特奥舞台亮像,就要排练,我们排练了舞蹈。这是我儿子(手指照片),在里面跳舞。那时候开始他对舞蹈也感兴趣了,兴趣一点点就广泛了,他自己知道要跳舞。

       他到社区公园里去,跟人家阿姨、奶奶去学跳舞。跳舞他自己喜欢,我倒不喜欢。学了以后,他倒记住了,练起来就方便了,反正他自己觉得有信心。

07年,我们开始参加特奥活动,跟运动搭界了。我儿子每次有活动,都是重在参与。他不行的话,会回来自己练,像打乒乓啊,打篮球啊。(出示奖杯)这个奖杯是我们社区的,当时他是被我硬着头皮推上去的。有什么活动,他都会说,妈妈你去参加,我说我不会的。我带他过去,他去跳舞,赢了一个一等奖,社区的人都认识他。

       有什么活动是他能够参加的,他都参加,让他锻炼,他都喜欢。后来我们这个老爷子是作为市先进到北京去领奖,把我儿子也带去了。

       孩子参加了很多特奥项目,跑步、篮球、融合跑等等。这都是他的奖牌。这个是珠心算的金牌,这个是融合跑的,这个是残疾人运动会的奖牌,反正〔挺多的〕。还有韵律操,这个是银牌。

       我儿子从来没有打过退堂鼓,他总是说我去,他就怕人家不要他。有活动了,他会主动报名。这些小孩都知道,运动对他们身体有好处。

       很多人都认识他,他现在跳舞也算很有名的。他跟我说,妈妈你不知道,我晚上去跳舞有一批粉丝,我说给你听好吧,妈妈,你知道吗,你生了我是你的一大福气!我有福气(哈哈大笑)。他说,他们都说你有这么个儿子,你要感到骄傲(拍手大笑)。他挺享受这个过程,挺开心,我也就心安了。他最喜欢人家去看他跳舞,他有这种表演欲,他一个人到台上,很开心,他就喜欢出风头。

       他现在比我们忙。礼拜一到礼拜五到阳光之家,早晨九点以前要到,下午三点多四点回家。吃完晚饭去跳广场舞,雷打不动,要跳到八点半回来。回来以后洗漱,弄弄电脑,睡觉。礼拜六礼拜天是虹口区培训中心,他在里面还要教人家跳舞,他是人家的小老师,自己学来再教他们,挺忙的,回来一身汗,洗澡。礼拜六礼拜天的下午,他还要活动,看看奥特曼——他的爱好。

       晚上在凉城公园,和居委会大叔大妈一起跳广场舞,基本都是街坊邻居。

       他长得胖,有事没事到处走走,居委会大妈看到了就动员他跳舞,那时候正好从辽宁过来一个做安利工作的人,他有跳舞经验,就组织团体一起跳。

       他年龄逐渐增长,我们也一天天老了。挂靠,一个单位现在因为政府的强制要求而给你钱,为了省事都不要你来干活,我总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,不管对单位还是对国家来说,都不是最终的办法。国家的意愿是,最好通过一段时间训练,各方面能力得到一些提高,尽量把他们推向社会,自食其力,过正常的生活。我们作为家长,也希望最好这样,但是我看现在的形势,他们达到的可能性不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