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立,男,1977年生。上海市长宁区特殊职业技术学校校长
1997年6月份毕业,我到这个学校工作,开始接触特殊教育。
当时学校叫上海市聋人中学,聋哑学生在这上学,接触的是聋生,聋孩子。现在聋生越来越少了。刚来时,学校已经建了一个电脑房,里面的机器是286、386,很老。要开发适应我们孩子的一种软件,我基本上晚上就睡在计算机房。一个因为天热,寝室里面没有空调,计算机房里有空调;第二个编软件这种事情,有时候晚上会比较好,所以基本上就待在电脑房不出去了。
1998年、1999年我们转成了现在的特殊职业技术学校,主要是对智障、自闭症和脑瘫的学生进行职业培训。原先是3年制,现在变成4年制了,最多可以学6年。市里面的要求统一,我们要全部变成特殊中等职业学校,跟中职校的课题做对接。中职校分为三类课程,我们也是三类课程。公共基础课程,里面有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体育与健康、艺术,还有心理,这是基本的课程。还有政治课,政治课规定有三门:职业生涯规划、职业道德规范等等;第二类是专业技术学科,我们现在有烹饪专业、面点专业,有餐厅服务专业,有园艺专业。还开了一些商品营业员、家政保洁等等。主要是根据孩子未来能够踏上社会做什么,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;第三类课程是康复课程,这也是市里面对我们提出来的。因为孩子比较特殊,包括运动的、语言的、认知的、作业的和心理的等方面的课程。
每年基本上以学期〔为标准安排〕,以半年为一个期限制定一个计划,结束了之后写小结。我们会制一张学校的校历,每周有些什么重点事情,有哪些重要的活动。像我们固定有四个大型的学生活动:5月份学生的技能大赛、6月份学生的特奥运动会、10月份科技节、12月份艺术节。这些都会排到我们每年的活动议程当中。另外我们是职业学校,也要和许多就业单位去联系。有时候要组织学生上半年考取劳动证书;下半年去相应的企业拜访,探讨怎么样能让孩子去成功就业。
我们同类学校有校长沙龙,基本上每半年要碰一次头,我们在会上都会碰到。日常是通过微信群互通信息,要开展什么活动大家一起来讨论。像两年前,我牵头组织的第一届初职青浦杯、初职校青年教师大奖赛。去年是初职长宁杯,今年是初职普陀杯。普陀初职、青浦初职、杨浦初职、徐汇初职、浦东初职我们6所学校一直联系。我们每年的青年教师大奖赛、教学与课堂教学比赛都是下半年举行。上半年,我们都会搞一场学生作品展示的活动。我们做了一本书,把大奖赛老师写的案例以及每个学校开展的一些研究做在一起。当时也是我来主编的。
学校的特奥事业是从2005年开始的,参与特奥比赛是从2006年上海国际特奥邀请赛开始。我们在松江比赛期间曾受到习主席的慰问,2007年学校手球队代表中国参加了2007年上海世界特奥运动会,并获得了男、女特奥手球的冠军。
高尔夫是国际特奥会放在我们这的一个项目,2015年组建了校特奥高尔夫球队,得到了上海特奥高尔夫球协会的支持,每周开展高尔夫球的训练。2016年5月,高尔夫球队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澳门举办的澳门特奥高尔夫融合赛,拿过世界亚军。
还有日常常规的项目,比如说篮球、足球等等。在市体训中心、区残联和国际特奥会的组织安排下,先后组建了校特奥男子篮球、足球、田径等队伍。学校与上海市篮球协会、上海爱和恩足球俱乐部都签订了共建协议,每周定期开展二次特奥训练,其中会有一次邀请职业球员来和学生进行融合训练,目的是提高学生运动技能。
今年在国际特奥会的倡议和支持下,我们学校又新组建了校特奥旱地冰球队。我们与上外附中进行了结对训练,组成了特奥旱地冰球融合队,让特奥孩子和普通青少年在特奥运动中进行沟通交流。
在去年的特奥会年度领导人的会议上,我认识了我们上海青少年发展中心的一个理事长。他说在浦东的一个特教学校推广了旱地冰球的项目,问我感不感兴趣。只要能够有让我们的孩子展现自己的机会我都感兴趣,所以引进了他们的专业教练,一周来一次教我们孩子们旱地冰球。因为需要一些装备,他的专业教练也有费用。虽然我们学校也出得起,但是我问有没有爱心人士愿意一起来帮助这些孩子。经过我们慈善外联的老师的联系,有工商银行愿意参与,他们有部门来考察了之后说:“这样,我们跟你们签一个三年协议,每年支持你们5万块钱,支持这个旱地冰球队。”最后还冠了个名字,叫“爱立方旱地冰球队”。现在已经组成了。这样也给我们孩子提供了一个可以参加冬季项目的机会。这个项目,参加了当年上海市的比赛,获得了冠军的好成绩。特奥运动员王亿琪被选派到国家队,前往韩国进行旱地冰球比赛。
这学期我还和上海市的慈善中心联系,请了专门的太极教练进学校教我们孩子。我说不要都是国外引进的像高尔夫这些运动,也要拿出我们中国传统的项目——太极。11月份的时候来了两个星期,教了我们一批孩子。无人机大赛的颁奖活动上叫我们的孩子去表演了一次。我们孩子学得还不错,动作真的是有模有样。将来要让这个项目进国际舞台,要拿我们自己的项目走到国际上让大家看到。普通人行的,我们特殊孩子也可以,我觉得这个很有价值和意义。慈善中心的领导说:“哎,你这个想法非常好。”也来支持我们。明年我们打算把这个项目固定化,一直不断地开展下去,未来也能够让孩子在更大舞台上展现才能。
我们会开放办学,如果光靠教育界来做,很多事情做不到更好,需要引起整个社会对特殊孩子的关注。我们加大了跟社会公益组织、企业的合作,通过各种各样形式——比如说支部结对、文明单位结对、共青团结对,或者是公益义卖活动——各类活动,来加强别人走进来、我们走出去的形式。我们老师没出去多少次,但我们的孩子们去过了很多地方。美国NBA的比赛他们也去看过了,和明星都做过活动了。澳门去过,打过高尔夫球拿过世界亚军。还有孩子去过西班牙,很多地方都去过,都是跟特奥运动相关。
我们还关注毕业后融入社会的情况。人们可能说孩子出去工作了,这个问题就解决了,跟我们就无关了。我们还会去跟踪一年,为的是希望他能够在工作岗位一直做下去,不要因为我帮你推荐去工作了,我们不跟进了,孩子到那不适应,最后不了了之了,就失业了。虽然我们不包分配,但是我们也要把后续的工作做好。这样也是促进家长对我们的信任,因为孩子在这学了,他有机会出去工作,而且能够一直做下去,这样学校办学的生命力就来了。
未来的特殊教育肯定是越来越走向融合。从更广的角度来说,特殊教育学校慢慢地会萎缩或者减少,可能会成为中心状态的中心。原先属于特校的教育资源可以提供给更多的普通教育,因为孩子都融合到普通教育去发展了。我们特校的作用,就是为需要到专门的特教机构来开展相应的康复训练的学生服务,或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