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救活了快关门的学校——武娇艳校长口述》(撰稿人:孙启平、金铃)内容摘要

       武娇艳,女,1963年生。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

       我的梦想就想当老师呢,还真就实现了。特别偶然,我上学以后,文艺体育特别出色。从10岁开始就受过专业的兵乓球训练嘛,我们的乒乓球技术、技艺要强于普通人。

       我是17毛岁上的师范,19毛岁毕业的。然后我就又上了一个自学考试的大专,是音乐专业。又上了一个本科,是汉语言文学专业。这都是在工作岗位上,寒暑假到北华大学去读的。

       我觉得人嘛,活到老学到老,人离开了学习就没有快乐了。自己的业务不行,自己花钱去提高。我在当老师的时候,记忆当中没有请过病假、事假,什么都没有请过。就这边打完吊瓶,那边就得去上班。我就是明天要生小孩了,我今天这么大肚子还在讲课,没有耽误过一天。休产假的时候是52天。

       2005年8月。当时说我上特殊教育去,听到这个消息我简直是五雷轰顶。面对这些孩子,我特别不能接受,哭了俩礼拜。然后就去找领导,领导给我两个选择:一个是我继续留用工作,再一个我回到原点——当普通老师。经过两周的思想激烈斗争呀,眼泪可能也流得差不多了,就觉得我的命运太不好了,当校长本来是好事,这怎么还跑特教来了呢?

       领导用一句话来激起了我的斗志。他这么跟我说:“你知道提拔你,别人是怎么说我们?我们有多大的压力?”我问,多大压力啊?“那武娇艳要能当校长,我们都能当校长。”那个时候要提的一把手校长都是学普师或者中文的,认为专科的水平不行嘛。我都被别人这样看不起了,你说那要再不活出点样子来,你说说那还有啥脸面呐。这人就是要这口气吧?我说冲这句话我也不能给领导打脸呢,让人领导觉得提拔我这么为难。我就鼓起勇气吧,就从头来吧。

       什么是特殊教育?怎么办好特殊教育?根据实际情况应该找一个切入点。那时我们学校已经在最低谷了,整个昌邑区、周边的县市加上吉林市区,十所特殊教育,我们排在最后了。因为历史的原因总搬家,学校的老师年龄都是大的,没人愿意来;学生也流失很严重——当时是12个老师,17个学生。我说这怎么办呢?这还是成立最早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。

       我就咬紧牙关,我一定要让它起死回生,绝不能辜负这份工作,尤其是这份特殊的工作岗位——你是校长,还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。怎么办呢?当时就找出路啊。哎呀,那压力太大了,就像三座大山似的压力。为什么呢?一个校长的好坏,直接影响这所学校。你看到学校怎么样,就看到你这个校长是怎么样的了。你要在老师当中产生威信,那你拿什么来产生呢?那就拿能力呗,是不是?在起初那三年啊,我几乎是冥思苦想,就琢磨怎么能把学校办好。每天别人都回家了,我一个人从一楼走到三楼,得逛个十圈八圈的,就这样看着破破烂烂糟糟的。别人的学习啊怎么弄得那么好呢?哎呀,也想弄得那么好,不知道劲往哪使,怎么去做?经费紧张。关键你不还得有能力吗?特教方面的资料特别少,我又不咋精通电脑,方方面面你都得提高啊。政治水平,领导能力啊,管理能力啊,你都得做,都得看。

       别人说你去找慈善总会帮助你呀,你去找残联呢。我说找残联干什么呢。他们说长春有一所特教学校办得好,人家那样的学生还参加比赛。我说,什么比赛呀?说体育比赛。哦,他们还参加体育比赛。一点一点地摸索,根据我校实际情况,有一个老师是体育学校滑雪毕业的,就去申请。

       我大冬天的穿个军大衣跑到省里边,找省残联的体育部部长。我一住就是一个礼拜。有一天我终于堵到他了,我说你是倪部长吗。他说是呀。我说我们学校现在滑冰做得挺好,你能不能到我们学校看一眼,我们想申请一个冰雪基地。有冰雪基地,你就有机会通过这个出镜口,提升学校办学知名度,让学校办的更有成绩呀。部长说:“好吧,那你先回去吧。”我说:“我不能回去,你什么时候答应去了,咱俩一起回去。”哎呀!他看着我,可能也被我这种真诚所感动了。那一周的时间,我在长春已经是蓬头垢面了。

       他跟我来的时候——当天我回到家里边,洗漱完穿整齐出来接待他,他说:“哎呀,我都不认识你了呢,你是去长春那个校长吗?”我说是。我让他上我们学校,楼上楼下看一圈。最后他说了一句话:“我不用看别的了。”他来那天没有学生。他说:“你是一个干事的人。”我当时就特别纳闷,他为什么说我是干事人?也没看资料,也没看工作,什么都没看,就楼上楼下看一圈。他说:“你看你那个扫帚头剩这么点了,你这屋楼上楼下虽然破,但你收拾得特别干净;你看你那地方,没有绿化,在这个小院栽了两排小葱,看你是过日子的人,那我肯定要支持你。”就这样,上冰场看孩子们去滑冰,然后回去了。

       3月13号,他就把吉林省冰雪训练基地的牌子给我申请下来挂上了,给了一万块钱训练费。这是我第一桶金,事业越做越顺,越来越大。我也找着窍门了,也知道往哪儿使劲儿了,也知道特殊教育谈什么了,通过工作一点一点积累到今天。

       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,有一个游泳运动员特别特别小,好像八九岁。她到游泳馆,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不怕水。别人就说了,她是自闭症,别教她啦,肯定不行。我们教一个孩子,三五个月也教不出来,我就没听,因为我特别喜欢她胆大,她到那地方,敢下水。我就坚持了两个月。开始的时候在我腿上,然后我把着她,这样来回游啊游啊,后来离开我腿,只拽我手来来回回,终于她上深水域了。最后她的游泳技能是最高的,但技术不是最好的。为啥呢?她游泳游的自由泳啊,她看别人有仰泳的,她马上翻过身来就在那躺着,你说那得给咱们吓啥样呀!我就说:“小于,快点翻过来,那不行,哎呀,那不行。”你听她跟我说啥,“我歇一会儿。”她那意思我躺在水上,我不游,我歇一会。她认为别人仰泳不是在游泳,是在歇着呢。哎呦!游泳馆的人跟我说——你不用害怕,我们都达不到她这样,她水感老好了,才能有这样的感觉,我们淹着都淹不着她。你说这样的孩子,都是我们开发出来。家长现在一提起就特别特别高兴,没想到她的孩子还会游泳,还有这个天赋。说:“校长真谢谢你,要不是你那么辛苦天天陪伴,我们打死也不想让孩子去游泳啊,危险。”

       特奥运动不仅仅是赛事。这孩子语言表达是比较费劲,智力是有残疾,发展确实有一定限制。那么体育呢,做不了高尖端的还可以做低的。体育运动呢,既能够带给孩子们的乐趣,又能够达到康复的目的,还能让他自立、自强、自信,锻炼他的胆识。每次比赛,我感触都特别深刻。孩子们回来之后特别会炫耀,特自信,跟人家讲啊,好多天情绪还没下来,还在比赛当中呢。我怎么超过别人了,我摔倒了又怎么站起来的,我看见外省市怎么样……每个人表达能力不一样,但是他一直都在表达。哎呀,看他们内心那种感慨,高兴那个劲啊,我就觉得,给他们点快乐吧,他们也不能有别的快乐。孩子们出去比赛回来之后,方方面面提高是相当大了。怪不得说出去旅游也好,旅途也好,对一个正常人来讲,都起到决定性作用,那么特殊孩子也是一样一样的。体育应该大面积普及,甚至深入到日常生活当中来,国家创造更多的平台,让更多的智障儿童参与到比赛当中。

       当校长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我的努力,让特殊孩子的家庭走出了阴霾。他们有快乐,他们能接受这样的孩子。孩子们身上的优点非常可观。他们真诚啊,他们喜欢你的时候,不会用嘴过多地去表达,只不过可能简简单单的一句话:我喜欢你。然后过来就紧紧地拥抱你,这种拥抱可能要持续比较长的时间。比如说你要不让他撒开,他可能就要拥抱你10分钟。他想干什么就到你跟前,说老师我要吃肉,就是菜里都要多盛点,他直接会说,什么都说。这是美好的,是常人很少遇到的。咱们多简单啊。所以复杂的生活一定让它简单化,把有效的精力都用到咱们正地方去。我觉得,头脑是一个容器,你容下了不良的东西,你就容不下良好的东西,所以一定要用有限的容量去容纳更多正能量的东西,要不浪费了。你装的负面的东西多了,你正能量的东西就装不进去了,装满了。

       坚持很重要。不论对哪份工作,只要付出都有奇迹发生,都有收获的。那个时候呐,我觉得正因为苦中有乐,奋斗了那几年,所以我们这个领导班子才能结成那么深厚的友谊,才能够有一个结实的荣誉感或者是团队精神。绝不单单是我校长一个人的成绩,是整个一个团队,从低谷走到了今天。一步一个脚印的,大家是各做自己的那一摊,各演各的角色,在一个舞台上,同舟共济,走到今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