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珊,女,1989年出生,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。独生子女。智力障碍二级。毕业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——燎原学校。访谈时在温馨家园接受职业能力培训。
被爱拥抱的求学时光
珊珊那时候吧,去平房区新疆一校,在正常学校一直上到五年级。我真是感谢她的班主任宋老师,她那会儿也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,我们最感谢的是老师能接纳她。
那个时候不认识老师,我就跟老师讲了我家孩子的具体情况,宋老师说:“没事,跟着上吧。”但是学习吧,这样的孩子指定是跟不上的。我就和老师一起告诉同学们:“不要欺负她,要跟她团结在一起,好好玩就行。”我们觉得挺好的,最起码这些同学都跟她玩。一个星期总有班会什么的,老师总说都不许欺负何珊,大家都要跟她在一起玩,因此同学们都跟她挺好。上体育课有跳绳的,跳皮筋什么的,从来不说给她自己搁到一边,孤立她。这都跟宋老师有关系。我真的非常感谢老师照顾她,才让珊珊的小学过得跟正常孩子一样。
我们家珊珊吧,就这一点好,不像其他孩子,说上哪儿害怕,像什么人多的地方,不敢说话啥的,她不害怕。可能也是那个时候在小学和其他同学玩到一块了,估计是有关系。遇到宋老师非常重要,最起码,什么活动都让她参加。
但是要真听课,就跟鸭子听雷声似的,根本就不行。正常孩子的学校进度多快啊,她根本就不会。只要有正常孩子的地方,就避免不了被歧视、被刁难,因此就怕有的老师讨厌、歧视啥的,或者你家孩子不行,你就赶紧走,别在这边来上学。也有小孩说:“老师,我想给你提一个问题,我们学习不好,你为什么要批评我?何珊学习不好,那你咋不批评她呢?”这也是后来老师跟我们说的。
那时候珊珊可乐观了,她很少被欺负、被歧视,所以没感觉自己比人家低一等什么的。她自己还挺愿去学校的。宋老师人真的很好,珊珊就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一直跟下来了。
等她小学五年级毕业,老师大概意思就是,到了中学,你家孩子保准不能去。为啥?就是学校让你们去了,你们也不能去。因为孩子大了,就有思想了。小的时候吧,你看他挺老实的,等到初中的时候,他保证要欺负〔珊珊〕的,所以你得找一个专门学校,就是专门为弱势群体开办的学校。咱平房区这边有,但是少,她说市里那边肯定有,你就去找一找,这个保证能找到。
我一想,老师说的也有道理。但是那个年代,对于这种学校的介绍,电视广播里还是比较少。她老师就告诉我一个电话,是咱们哈尔滨电视台的一个综艺节目。接电话的老师告诉我说,咱们哈尔滨有这么个学校,你等我一天两天的,我给你打听一下,然后留了我的电话和我的姓名。结果打听到了,这个老师告诉我是启迪学校。启迪学校吧,离我家反正也不近,校舍也不太好,我也就没太想着让珊珊去上。
后来这个老师又打来电话说:“我再给你打一打听,我记得南岗那边还有个这么样的学校。”这所学校就是燎原学校,他告诉了我电话号码。完了,我就去了。这所学校还挺好,就选择了这所学校,珊珊就一直在那上学。
珊珊在燎原学校上学,是从小学开始的。她上的〔燎原学校〕有一到九年级,九年级以上是职高,也属燎原学校,专门教学生做面点,非常有特色的一所学校。上普通学校的时候,都是我们自己花钱,上燎原学校也是自己花钱去的。那个时候就是两个人上班,她爸上班,我上班,两个人挣钱都给她花,基本上我们不买啥,两个人全心全意地去供她读书上学。那个时候大家的家庭条件也都是一般,我们的家庭也一样。每天都是我们接送,不是我就是她爸。相对来说,珊珊在新疆一校上学的时候就很方便,走一走就可以,可近了,只是十分八分钟的。
燎原学校的良师
姚楠教练当时在燎原学校是老师,学校好多孩子都上冰上课。她们刚开始学的是旱冰,带两个轱辘的那种。后来冬天在操场上浇了冰场,进行冰上训练。她在学校训练咱不知道,咱也不跟着她,她自己形容刚开始滑冰跟下饺子似的,就是霹雳吧啦、叽里咕噜地拽[1]。后来去了会展中心〔的训练场〕。
孩子不会系鞋带,姚老师就从教系鞋带开始。咱们不像人家刚开始就是在冰上滑,咱第一个任务先会穿鞋,会系鞋带。冰刀的鞋带本来就很难系,她得学会。开始时,姚老师得帮孩子系鞋带,孩子不会,家长咱也不能说天天跟着孩子,一切都指着姚老师。老师系完,教她们怎么系。然后帽子怎么戴、护具怎么穿、护腕跟护膝怎么穿,所有的都这样,一点一点地慢慢教。姚老师可有耐心了,他们孩子都说老师就像妈妈似的。
从这一点点开始,珊珊慢慢地把这些都会了,把自己保护起来。老师也怕孩子他们拽啊。这些会了,才开始学滑冰。都这样的,要不说咱这孩子滑冰不容易啊。
母亲眼中的骄傲
珊珊正式开始能洗衣服、做饭、买东西、干重活儿是在2015年。这就又要提一件事,2015年,家里发生了天大的事,我在医院查出来得了乳腺癌,至今一说这件事我就激动。
我有病了,啥都不能做了,这才知道孩子会干活,原先根本啥都不用她干。那时候做完手术不能动,化疗需要埋针,从这儿(用手指着自己的手臂)静脉进去,一直横贯胸口,所以我两手根本动不了。
我是2015年4月20号手术的,现在两年多一点。手术完之后,整整一年,光化疗就化了八个疗程,整个一年就没有好。洗衣服、做饭、收拾屋子、买菜全是她,一下子就懂事了。别人没说嘛,我为啥那么乐观呢?都是她支持我。她也说:“妈妈,没有关系。你不能干,我帮你干,家里的活我全都干。”
我做梦都没想到她会给我做饭,什么烧水,那更不用提了,我家那个壶还沉。我起夜的时候,说:“珊珊,我想去卫生间。”她马上就醒了,给我扶起来去的。
那一阶段,对她也是一种锻炼。从此以后,啥活都不用我干了,都是她干。什么事都不用费心费力地学了,自然而然就锻炼出来了。
就是遇到这件事,我才知道这孩子自理能力什么的都行。对,一下子就长大了!连老师都感觉非常惊讶。姗姗对我那是体贴入微,很怕我累着啊。我干啥的,她总是很关心。虽然智力上达不到,但是我觉得她自己的心里面已经很成熟了。得病的是我,但是珊珊总是鼓励我。
虽然2015年一年,孩子都没再去训练,但是2016年那一年,孩子心里就憋着一口劲儿,孩子虽然嘴上没说,但是训练得特别认真。
这次获得世界特奥奖牌之后,孩子才跟我说的。她说:“当时心里想,妈妈,我一定好好滑,我要实现我的目标,我成绩更好,努力得金牌,让妈妈开心,我好好滑,我妈妈就好得更快些。”那时候孩子已经有了梦想,有了努力的目标。她得了金牌之后吧,真就像她心里想的一样,我就康复得特别快,我觉着我现在能恢复到这样好,我家珊珊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吧!
母亲眼中的特奥会
(2017年国际特奥会),她是过后才告诉我的,说那时候在心里就是憋着一股劲儿。她说:“妈妈,虽然你有病了,但是我一定要好好滑冰,让你放心。”这是她之后告诉我的。
这不是今年(即2017年)3月份的时候去奥地利嘛,花样滑冰得到了冠军嘛。临出发的时候,珊珊在北京,我俩就视频,她告诉我,“妈妈,你好好的,乖乖的,在家听话啊。”珊珊还告诉我,“妈妈,你就放心吧,那个比赛,我保证好好滑。”我说行,我说你只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就行,不用担心我。她说行。结果那天花样滑冰得到冠军,我一宿都没睡着觉,因为她的成绩是当天〔北京〕时间凌晨两点出来的。
每回我都不睡觉,因为啥?就是一觉睡醒了,便在这儿等着那头的消息。那时候,老师说了,最好不要赛前联系孩子,怕影响她成绩啥的;所以我们这些家长都不联系孩子,天天半夜在家里等成绩发布。每天大约半夜两点钟吧,老师就发图片了,或什么的,有啥消息就跟我们说。她那天是20号,整个比赛的第二天,她成绩就出来的,第一名。当时我还不相信呢,我寻思我再看一看,可别是看花了。(笑)再看,何珊的成绩还是第一名,这我才相信。我赶紧喊她爸,我说你姑娘得第一了。何珊爸爸说,真的吗?这一看是第一,她爸也不睡了。
咱的孩子,她没压力,她自己回来跟我说,“妈妈,我一点压力都没有。”她跟我说,平时训练的孩子多,就像咱们那个大操场,人特别多,你挤我,我挤你的。她比赛时,这一个操场就她自己,整个操场都属于她。她自己回来跟我说,特别得享受,老嗨了。
比赛前,教练告诉他们,就把比赛场地当作自己的训练场,放轻松,别想比赛的事。这让她比较放松,没有压力,所以她能够正常发挥,比她平时训练的成绩还要好。真正比赛开始的时候,就珊珊自己。音乐一响起来,她就按照她的原先那训练的动作滑。老师回来的时候,我听老师说,孩子挺不容易的,她那个项目的比赛,每一场比赛都是八个孩子,而且比了三天,孩子都是来自不同的国家。每次比赛都是一段一段的,有什么选拔的。这我都不懂,都听她说的,她比了三天,一次次地选拔。
珊珊回来跟我学,这次比赛完,等成绩,一会教练过来,那可高兴了,就说何珊花样滑冰是第一名,珊珊都觉得自己听错了,还说,“老师,是真的么!真的是我么!别看错了吧!”
王本赫老师也特别自豪特别开心,还跟珊珊说,再比赛,再带你上赛场!珊珊很乖,训练也上心认真,老师非常喜欢她。有时候生病了,不去训练,老师比我们还着急。
[1] 东北方言,摔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