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鹏,男, 1987年出生。西安市启智学校体育教师。
我老家是甘肃敦煌,家里面就父母和我。2007年通过全国高考,考入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,大学四年本科结束之后,我来到西安市启智学校工作,一直到现在。我们体院就在西安市启智学校附近,仅隔着一个十字路口,之前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。西安市启智学校是2010年成立的,当时的学生比较少,学生的年龄也比较小,他们开运动会时就给他们提供一些服务帮助。
我们学校是一个改制学校,好多老师从前没有从事过特殊教育,但他们在普校是有经验的。我应届毕业,没有工作经验,直接从事特殊教育之后,有好多老教师进行指点,他们的一些教学方法,上课的一些口令和要求,启发性的指导比较多,在他们上课中观察到的一些方法也比较多。
正常孩子的体育课,上课一集合就开始了,这些孩子呢,因为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,更多是要让他们注意力集中。上课时首先进行一个游戏,把孩子的兴趣先调动起来,这个游戏不在时间多长,但是你一定要能把孩子们的兴趣调动起来。对于大一点的孩子,比如说十四岁以上,上课首先进行一个集体性的接力传球,头上或是胯下传球,看谁快,一般是分组,如果有其他班级的话,班与班进行这种游戏性的竞争,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是最快的。
在特殊学校比在普通学校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。普校讲解知识可能只需要一两遍,学生就懂了。但在特殊教育学校不行,同样内容这一节课讲的是这个,下一节课还是,下下节课还是,需要多课时反复讲解、练习,学生们才能掌握。特奥教练首先要从心底里接纳这些孩子。因为好多教练都是脾气比较大的,如果练不好,就会指着鼻子骂,这是很普遍的事情,但在特教上就不能这样做,你更多的是要跟他们去讲解,坐下来慢慢讲解,让他们去接纳。
当孩子们有进步的时候,我觉得自己成就感特别强;当你反复训练他们,他们却没有进步,就觉得一下子特别失落。虽然说心理压力比较大,但是学会自我调节,我觉得比普校的压力要小一点,因为上课的学生毕竟较少,照顾起来能好一些,不像普校一个班的学生有五六十个,学生比较多。
咱们学校建校之后,就一直发展特奥运动,每年都会开特奥运动会,通过这种方式,把咱们学校宣传出去。我个人主要负责田径、篮球、足球的训练,我们学校还开展轮滑和滚球运动。特奥运动员经过几年的训练,他的进步,无论是个人的自理能力,包括生活、学习和社交能力,都提高得相当快。
一堂训练课两个小时。中间可能会休息十分钟,是根据天气,还要看孩子们最近的身体状况。这些孩子本来就是特殊孩子,有特殊的一些身体的生理反应。和正常孩子不一样的是,对他们要求严格,正常孩子可能认为“严”是对他的爱,但这些孩子可能认为“严”不是爱,可能会觉得老师对我不好,老师不喜欢我了。经过长时间的相处,他们也能感觉到严中有爱,爱中还要有严。每次训练之前我都要说,谁身体不好,谁今天不想练?大胆地跟老师说,说出来老师给你调整训练内容。最开始他们不敢说,后来慢慢也看出来,觉得应该说出来,说出来也没有事,所以他们就会大胆说出来。
但这还需要老师去观察,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,平时吃的是什么药。有的孩子有癫痫,每天都要服用药物。我们带出去比赛的孩子,每一次开动员会之前,都要跟家长了解清楚每一个孩子的身体状况,吃药的话走之前药要交给我们,由教练每天给他吃。比赛之前,要带孩子去体检,买保险,从各个方面保护孩子的安全。他们本身就是残疾孩子,如果在运动中再给他们带来受伤或残疾,这是非常痛苦的。所以教练珍惜每一个孩子的运动期限,他们可能过了这个时间段就不适合参加这项运动了,不希望孩子受伤,更希望让他们珍惜每一次出去的机会。
这两年开展的特奥融合运动比较多,融合运动是要有正常人参与,一起训练。像去年和今年,咱们学校代表陕西省都已经参加了四次全国特奥足球比赛。训练大多数采用示范和讲解,最多的是反复性练习,再进行一些融合性练习。孩子会很认真地练习,但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融合训练。比如说我是一名特奥运动员,你是一个融合伙伴,咱俩之前不认识,在一起踢球的话,我作为一个特奥运动员,虽然穿的队服一样,我可能不会把球传给你,因为我不认识你,也不了解你,到底传给你对不对?我在判断当中要花费很长时间。
去年咱们到沈阳去参加全国的民间足球争霸赛,还有在邢台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总决赛,在上海参加的是全国城市东亚区的全国城市邀请赛总决赛,都是特奥融合足球的训练队员参加,它有正常人参加进去,也就是说十个队员,带十个特奥队员,带三个融合伙伴。
孩子的进步是我最大的乐趣。这些孩子每一个动作不是一两次就可以掌握的,需要反复性的练习,有时候反复性的练习到最后这个动作还是掌握不了。他们每个人各有特长,比如说他适合防守,另一个适合射门,把他们每个人的特长发挥到最大,然后再融到一起,出去比赛能够发挥他们正常的水平,我觉得是比较开心的。
我感觉这些孩子,你想要运动训练好,首先你要做他们知心的朋友,用心去跟他们交流。有些孩子,在不了解你的情况下,对训练是有抵触情绪的,他不愿意训练。我们和这些队员的家长都有联系。微信、电话都有。谈论最多的是孩子近期的身体状况、心理状况,强调比较多的是回去一定要让孩子休息好。有些话他不愿意跟家长说,又希望家长知道,我要及时传达给家长,家长也要把这种信息及时传达给我,然后我及时跟他们去沟通。我觉得家长要起百分之五十的作用呢。家长首先要支持孩子参加特奥运动,然后要鼓励孩子、陪伴孩子,比如足球,要陪伴这些孩子去练球,去观看比赛,跟他们讲解,比赛时我们应该怎么样,传球和射门这些,分享比赛的乐趣,家长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。
孩子们出去得个金牌回来,别的同学都特别羡慕他们,都会替他们高兴,有的孩子也会说老师我也想去比赛。但有些孩子的确是能力有限,不适合这些项目,就像足球,它有身体接触和对抗,有些孩子能力达不到,别人可能撞一下就会摔倒,带出去上场之后也会受伤。
通过比赛,改变最大的首先是孩子们的自立能力强了,第二就是出去之后面对人,表现出自信、坚强的一面。他们有见识了,愿意跟别人交流,也愿意跟别人分享,这是通过比赛看到的孩子们最大的进步。前两年带他们出去,孩子们都不会过安检,有的孩子还不敢过安检,慢慢地经过一次、两次、三次、四次之后,他们到那很自如地去安检,提的包、箱子自动放上去,出了机器后自己提起来,他们自动排成队,形成习惯。没有比赛任务的时候会带他们出去走一走、逛一逛,现在都是我们孩子自己买票,从哪站到哪站自己买票,自己拿着地铁票。
从事特殊教育这一行业六年,六年不长,仿佛一瞬间这六年就结束了。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,个人也比较珍惜。最大的感受是,特殊教育这份工作的确很辛苦,而这种辛苦是值得的,希望让整个社会更多地去接纳这些孩子,给这些孩子提供更好的平台去发挥、发展。